購買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名稱
危險化學品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頻發 | |||
---|---|---|---|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化學品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化學品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大量應用,化學品環境管理現狀與需求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環境污染和風險隱患突出。我國化學品相關行業技術和工藝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企業技術落后,污染防治和風險防控設施不完善,清潔生產水平不高,物料浪費、有毒有害物質排入環境的現象較為普遍。發達國家已淘汰或限制的部分有毒有害化學品在我國仍有規?;a和使用,存在部分高環境風險的化學品生產能力向我國進行轉移和集中的現象。據2010年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的全國石油加工與煉焦業、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三大重點行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工作結果顯示,下游5公里范圍內(含5公里)分布有水環境保護目標的企業占調查企業數量的23%,對基本農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來水廠取水口等環境敏感點構成威脅;周邊1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大氣環境保護目標的企業占51.7%,1.5萬家企業周邊分布有居民點,對人體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經初步評估,重大環境風險企業數量占調查企業數量的18.3%,較大環境風險企業占22%,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化學品環境管理法規制度不健全。化學品環境管理現有制度主要停留在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登記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而對于危險化學品的環境管理、釋放與轉移控制、重點環境風險源管理等方面缺乏規定,對高毒、難降解、高環境危害化學品的限制生產和使用等缺乏措施,針對性、系統性的化學品環境管理法規、制度和政策明顯缺失。
環境管理基礎信息和風險底數不清。相對于化學品環境管理需求,我國目前存在化學品生產和使用種類、數量、行業、地域分布信息不清,重大環境風險源種類、數量、規模和分布不清,多數化學物質環境危害性不清,有毒有害化學污染物質的排放數量和污染情況不清,化學物質轉移狀況不清,受影響的生態物種和人群分布情況不清等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意識、水平、能力還存在較大差距。
監測監管、預警應急、管理和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環保部門缺乏特征化學污染物監測能力,監管手段不足。特征化學污染物監測方法體系不夠完善,綜合性排放標準在控制特征化學污染物排放方面未得到有效實施,有毒有害化學污染物質控制在環評、環保驗收、監測、排放控制等環節缺乏明確要求或執行不到位?,F有化學品環境風險預警體系、應急響應平臺尚不完善?;瘜W品環境危害測試、環境風險評估與科研技術支持能力不足,化學品測試合格實驗室建設和認定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基礎科學研究十分薄弱。國家和省級管理機構和人員嚴重滯后于實際工作需求,地市、縣級能力基本為空白,難以實現有效的化學品全過程環境風險防控。
我國化學品環境管理總體處于起步階段,環境管理基礎能力薄弱,同時由于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夠合理,環境污染防治和風險防控措施不到位,化學品環境管理面臨多重風險與壓力。
1.化學品導致的健康和環境風險與日倶增
我國目前仍在生產和使用發達國家已禁止或限制生產使用的部分有毒有害化學品,此類化學品往往具有環境持久性、生物蓄積性、遺傳發育毒性和內分泌干擾性等,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構成長期或潛在危害。近年來,我國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動物和人體中已檢測出多種化學物質,局部地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內分泌干擾物質濃度高于國際水平,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氣突發環境事件,多個地方出現飲用水危機,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癌癥村”等嚴重的健康和社會問題。
危險化學品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頻發近年來,由危險化學品生產事故、交通運輸事故以及非法排污引起的突發環境事件頻發。2008-2011年,環境保護部共接報突發環境事件568起,其中涉及危險化學品287起,占突發環境事件的51%,每年與化學品相關的突發環境事件比例分別為57%、58%、47%、46%。2010年以來,相繼發生紫金礦業泄漏污染事件、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陸上輸油管道爆炸火災引發海洋污染事件、杭州苯酚槽罐車泄露引發新安江污染事件等重大突發環境事件,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不良社會影響。
相關行業特征污染物排放引發局部環境質量惡化化工、農藥、釆礦等破產、停產、轉制企業曾經使用和貯存的大量危險化學品,往往缺乏有效管理和處置。農藥、醫藥、染料、紡織和精細化工等行業尚未實施有效的特征化學污染物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危險化學品滲漏引發的場地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污染面積和影響范圍不斷擴大。新型煤化工企業造成特征污染物大量排放。一些污染物進入環境后難以降解并長期存在,對人體健康造成重大威脅。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在長江下游已監測出大量有毒有機污染物;在三峽庫區重慶段水域中曾檢測出難降解有機污染物170余種,其中有18種屬于美國國家環保署優先控制污染物名單所列物質;天津海河段等地區底泥沉積物中仍能檢測出滴滴涕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化學品環境管理和風險防控壓力持續增加“十二五”期間我國仍將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重化工產業仍將占有較大比重。我國化學工業自本世紀初以來增長迅速,2010年總產值位居世界第一位,現有規模以上化工企業達2.5萬多家,農藥、染料、甲醇、化肥等產品的產量已達世界第一。化學工業快速增長也帶來了巨大環境壓力,新老化學品環境風險同時存在。全氟辛烷磺酸鹽、溴化阻燃劑等國際公認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尚未納入管理范圍。每年約有數千種新化學物質在我國申報生產和進口,對其造成的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危害性尚不能完全掌握,環境管理和風險防控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與挑戰。
發達國家普遍于上世紀70年代開展了系統的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包括完善化學品專門立法、推進化學品風險評價、開展化學品登記和審查、加強有毒污染物排放監測、實施特定化學品限制和淘汰、建立重大危險源事故預防制度、倡導和推進綠色化學、推行責任關懷等?;瘜W品全過程環境風險防控已成為國際化學品環境管理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國發〔2011〕42號)確定“十二五”時期我國環境保護以“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為三大著力點,第一次在國家環境保護五年規劃中將環境風險防控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全面推進。化學品環境污染和風險是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之一,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是“十二五”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秶鴦赵宏P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中明確提出嚴格化學品環境管理任務。“十二五”期間,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迎來了提高認識、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
上一篇:變形蟲的生物解決幾何問題時的能力 | 下一篇:推進環境管理制度開展化學品環境風險檢查 |
---|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
2013-2019@ 河南尋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豫ICP備17046142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