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名稱
毛霉目病原菌特點主要通過無性繁殖傳代 | |||
---|---|---|---|
      
毛霉目病原菌包括毛霉科的根霉屬、犁頭霉屬、根毛霉屬、毛霉屬和囊托霉屬以及小克銀漢霉科、被孢霉科、瓶霉科、共頭霉科和枝霉科中的多種真菌。蟲霉目病原菌包括蛙糞霉科中的林蛙糞霉以及蟲生鏈殼科的冠狀耳霉和異孢耳霉。其中米根霉(異名:少根根霉)是最常見病原菌,約占培養陽性病例的60%和鼻腦感染病例的90%.米根霉為世界性分布,多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可自土壤、腐敗的蔬菜、食品、動物和鳥糞中分離。在印度尼西亞、中國和日本,米根霉常用于腌制食物和酒精飲料,可產生一種麥角生物堿——田麥角堿,對人體和動物有毒性。毛霉目(接合菌綱中最大、最重要的 1目。通常菌絲體發達、多核、無隔,少數比較高等的類型也可在一開始就形成隔膜。氣生菌絲體往往生長繁茂,呈毛狀,中文的目名即由此而來。除形成菌絲體外,在一定條件下,某些毛霉還能以酵母狀態存活,這叫做二型現象。無性繁殖形成各種孢子,如厚垣孢子、節孢子、酵母狀細胞、芽生細胞等。最重要的是形成在孢子囊內的孢囊孢子。
毛霉在自然界無處不存在,在自然界中,毛霉目主要通過無性繁殖傳代,有性生殖很少發生。因此,依據無性型的形態特征、孢子囊的類型以及生態習性等,本目下分9科約50屬并且是有機物質重要的腐敗菌。一般情況下本菌無毒力,感染多發生在患有嚴重基礎疾患患者。毛霉目病原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8~30℃,分離時37℃亦可生長。毛霉的特點為菌絲較粗大,不分隔或極少分隔;菌絲壁較厚,側枝與母枝成直角;好侵犯血管,易在腔內形成血栓,引起局部組織壞死。蟲霉目病原菌普遍存在于腐爛植物及許多爬行和兩棲動物胃腸道,但對動物無致病性,昆蟲體內尚未分離出本菌,但孢子有時可附于昆蟲體表,成為傳播媒介。本菌不耐寒,寒冷環境很快死亡。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環境中皆可分離出本菌。本菌在25~37℃生長良好,但室溫卻生長不良。
|
上一篇:接合菌主要的屬的形態特征 | 下一篇:分析和認識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特點 |
---|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
2013-2019@ 河南尋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豫ICP備17046142號-2